找到相关内容463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赵朴初答:什么是同时的互存关系?

      赵朴初答: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。如师生关系:有老师则有学生,有学生则有老师,无老师则不成其为学生,无学生则不成其为老师。这是同时的互相依存的关系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23710681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什么是异时的互存关系

       赵朴初答:如种子和芽的关系:因为过去先有了种子,所以今天才能有芽生;也因为今天有芽生,过去的种子才名叫种子,这是异时的互相依存的关系。从另一方面看,种子灭的时候也正是芽生的时候,芽生的时候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30410682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异时的互存关系是否就是因果关系?

      赵朴初答:照佛教的说法,所谓互存关系,都是因果关系。从异时的互存关系来说,种子是因,芽是果,这是异时因果。从同时的互存关系来说,如以老师为主,则老师是因,学生是果;如以学生为主,则学生是因,老师是果,这是同时因果。这当然是简单地举例,其实因果关系是极其错综复杂的。从这一个角度看,这样的因产生这样的果;从另一个角度看,同是这个因会产生另外的果。如某甲,从师生关系看,他是乙的老师;从父子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33210683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听说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,砖上和露盘上刻有经文,都是讲缘起的教义的,是吗?

    赵朴初答:是的。那是辽代建的塔。砖上刻着一首缘起偈(偈,是偈陀Gāthā的简称,意思就是诗或颂):诸法因缘生,缘谢法还灭,吾师大沙门,常作如是说。露盘上刻的是这首偈的梵文。其实,不只是这座塔,古代佛塔一般都刻着这首偈当作舍利供奉。因为佛说过"见缘起即见法,见法即见佛。"所以这首偈被称为法身舍利偈,这也是说明缘起教义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。缅甸近年拆修一座古塔,砖上也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35810684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缘起偈是谁作的?

      赵朴初答:是佛的弟子阿说示(Assaji,最初五比丘之一,意译是"马胜")说出的。有一天马胜比丘在托钵行乞的时候,遇见了婆罗门大学者舍利弗。舍利弗看见他容貌威仪,不同常人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42210685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在当时各教派中,缘起论是不是佛教特有的教义?

      赵朴初答:是的。佛经中说缘起有十一个意义:(1)无作者义,(2)有因生义,(3)离有情义,(4)依他起义,(5)无动作义,(6)性无常义,(7)刹那灭义,(8)因果相续无间断义,(9)种种因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45710686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可否请你把这十一义简单解释一下?

      赵朴初答:十一义归纳起来,有四个重要的论点:(一)无造物主,(二)无我,(三)无常,(四)因果相续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52510687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无造物主是什么意思?

      赵朴初答:是否定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,即十一义中的"无作者义" 。因为既承认"诸法因缘生",就不能承认有个独立的造作者。任何一个因都是因生的,任何一个缘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54910688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照你这样说,佛教很像是无神论,但是何以佛教寺庙中又供有很多的神呢?

      赵朴初答:我前面说过,佛教并没有否定婆罗门教的神祇,只是看做是一种众生,后来有些神祇被吸收到佛教中来成为护法神,这是一方面情况。另一方面,也应当承认到后来佛陀被神化了的事实。但是根据佛教教义,佛不是造物主,他虽然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,但不能主宰人的吉凶祸福,佛也是受因果律支配的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61410689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照你所说佛教关于有情的组成要素的说法,它是不是二元论?

      赵朴初答:大体来说,佛教把组成有情的要素分为精神和物质两类,两者结合便是有情的成立。佛教对此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"名色Nqmar[pa"。名,是精神的要素,即五蕴中受、想...有人说它是二元论;有人说它是一种平行论(即心理生理平行);也有人说佛教认为精神物质诸要素都没有独立的单元,所以与二元论和平行论都有所不同。究竟应当怎样看,可以研究,但是它不是唯物论则是明显的。 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72110691.html